久久国产精品影视

10亿回购,海亮股份“加减法”背后的战略定力

互联网
2025
04/18
09:44
分享
评论

近期,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动作持续引发关注。从出售参股公司股权回笼资金,到斥资10亿元收购同业资产强化主业协同,再到超10亿元的回购与增持计划,这家铜业龙头正通过资本运作的“加减法”,展现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战略定力。

2024年11月,海亮股份宣布以10.39亿元清仓所持金川集团1.12%股权,彻底退出这一持有12年的项目。根据公告,此次交易预计增加留存收益2.23亿元,回收的资金将用于“促进主业发展,提高资产效率”。这一决策的背景是金川集团以镍、铜等金属采冶为主业,与海亮股份的铜加工核心业务协同性较低,且“发展规划与公司投资预期不符”。

剥离非主业资产的同时,公司迅速将目光投向同业整合。2024年12月,公司宣布拟以不超过10亿元收购金龙精密铜管集团(以下简称“金龙集团”)不低于20%的股权,并与其开展合作经营。金龙集团作为铜管行业唯一获得国家进步二等奖的企业,拥有65万吨铜管材产能,业务覆盖新能源驱动电机、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。尽管双方曾在2015年因财务问题终止收购,但此次通过参股而非全资并购的方式,既规避了历史遗留风险,又实现了产能互补与市场议价能力的提升,符合反垄断审查导向下的合规路径。

面对2024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下降的业绩压力,海亮股份选择以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。2024年9月至11月,公司先后完成2.5亿元回购,并启动新一轮5亿—6亿元回购计划,叠加控股股东海亮集团2亿—3亿元的增持承诺,以及高管团队超6000万元的持股增持,合计资金规模超10亿元。

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响应了监管层“增强市场信心”的政策号召,更通过减少流通股比例间接提升每股收益,为估值修复创造条件。值得关注的是,海亮股份的回购资金部分来源于浙商银行的专项贷款,这种“杠杆式回购”在A股市场较为罕见,既彰显公司融资能力,也暗示管理层对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。二级市场上,机构资金亦用行动投票——2025年3月27日,申万宏源温州营业部通过大宗交易溢价接盘6281万元,近3个月累计大宗交易额达5.28亿元。

在战略布局层面,海亮股份的新能源业务虽短期承压,但长期路径逐渐清晰。2022年,公司斥资89亿元投建兰州15万吨锂电铜箔项目,并启动印尼、摩洛哥海外基地建设,目标三年内跻身行业前三。尽管2024年上半年铜箔业务净亏损1.46亿元,但销量同比暴增450.51%,已实现对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头部客户的批量供货。

与此同时,公司加码复合集流体、钠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,试图通过技术迭代对冲周期波动。例如,印尼项目瞄准东南亚新兴市场,摩洛哥基地则贴近欧洲新能源产业链,可规避国内产能过剩风险。这种“国内亏损、海外蓄势”的差异化策略,与政策层推动的“新能源汽车出海”形成共振,民生证券分析认为,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,公司铜箔业务有望逐步实现盈利。

从金川集团的“退”到金龙集团的“进”,从回购增持的“守”到新能源拓荒的“攻”,海亮股份的资本运作图谱清晰展现了龙头企业的战略韧性。其背后的逻辑,是对主业竞争力的极致聚焦、对政策红利的精准卡位,以及对长期主义价值观的坚守。尽管短期业绩承压,但若铜管行业整合效应如期释放,新能源赛道拐点显现,这家累计盈利超106亿元的“隐形冠军”,或将在周期轮动中书写新的成长叙事。

THE END
广告、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最新文章

相关推荐

1